蔡志松 \/ 张嘉佳 \/ 刘一帆告诉你:“颜值”到底值多少?

发布时间 2020年01月27日 06:15    编辑:fashion    来源:芭莎男士 资讯 » 观点

策划、编辑/于蕾

摄影/贾树森

采访、文/小川叔、子居

都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前不久,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经济学教授Daniel Hamermesh出版了一本书《Beauty Pay》,他在书中提出了“颜值经济学”的概念,基于其在长相漂亮和经济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面研究了几十年得出的结果,他发现,漂亮外貌不仅吸引异性,还能让人在一生中拥有比相貌普通的人更好的就业前景和更丰厚的收入。

那么,“颜值”究竟值多少?在这个前提下,不仅演艺界人士要依靠“颜值”上位,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在成功路上是否也需要高“颜值”来为自己加分?此次《芭莎男士》邀请著名雕塑家蔡志松、畅销作家张嘉佳、人气主厨刘一帆共同来谈谈颜值与成功的关系。

蔡志松:美是一种能力

以塑造完美为职业的艺术家蔡志松,创作出了《故国》《玫瑰》《浮云》等系列作品,是享誉国际的雕塑艺术家。他以完美外形和时尚品味被称为艺术界的“时尚先生”。不过,对于研究和创造美的艺术家来说,“颜值”和“美”不是一个概念。

《芭莎男士》:你怎么看待“颜值”这个概念?经济学家通过概率数据得出的“高颜值会给人带来经济上的益处”这一说法,你认同吗?

蔡志松:以前没听过“颜值经济”这个说法,但如果你说我颜值高,这个经济学理论在我这正好反了,因为我的经济还挺拮据。西方人愿意把概率当成真理,其实不是,概率就是概率,我们之前发生的事情总结一下就形成了概率,大家误以为未来也会按这个发展,其实不一定。如果事情这么简单,人就不会有各种挫折痛苦。任何事情都不能独立存在,颜值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有能力,有素养,同时又有颜值,当然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只有颜值而没有任何能力的话,颜值也就没有价值了。

《芭莎男士》:之前我们用“形象”来概括人的外表,就是包含了综合因素。而“颜值”的概念是看脸,那么从美学角度讲,面孔的影响力有多大?

蔡志松:我不是搞生理美学的,我只是从艺术的角度创造美。生活中面孔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取决于面孔和看面孔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感召力,别人会被吸引,这样“颜”的作用就会大。但是每张脸都有它生理的形状,和后天的表情与气质,不是说“主要看气质”吗?客观事物是主观意识的映射,真正的真实是不存在的,无论外表形象多好,如果在一个人眼中不好,那就是不好,而当一个人崇拜另一个人的时候,就觉得什么都好。所以“颜值”也不是单独看脸,也指一种心理状态,包括本人的、观者的、自然的形态。我想这三者结合是构成颜值的基本要素。同时一个人的整体气质、着装打扮,肯定也是构成“颜值”的一部分。

《芭莎男士》:在工作中和与人接触中,你会感受到因为外表的不同而受到的不同对待吗?

蔡志松:我的工作进展会经常跟大家汇报一下。在微博和微信上,很多人会怜悯弱者,看到人越落魄就越帮忙,不求回报,这是好的品质。但是假如稍微有些光鲜亮丽,很多人就不太舒服,这也是一种阻碍。有人见了面会问我说,你总是西装笔挺的,你干活不?我说我怎么不干?其实我做作品的时候就是在劳动。但是我不愿意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的,一看就在劳动。也许有人看到会不舒服,我是能感受到负面回应的,所以“颜值经济学”的概念也是两面性的,任何事物的规律都是如此。

《芭莎男士》:艺术家是研究美的,那么你如何看待美的价值?

蔡志松:美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修养。事物是一个整体,我们说表里如一,还有表里不一的,内在的涵养和外在的反映肯定有关联的。美也是一种能力,不是说一个人想美就能美起来的。有的人天生长得好,但怎么也不吸引人。说明美是内在和无形的,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是一种能力和素质。既然如此,美就一定有价值,但不是简单体现在“颜值”上面。这种价值是,美的人对别人有一种感染,让人感觉愉悦,我觉得这才是价值发挥的方式。所以,美的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芭莎男士》:当一个艺术家成为一个公众人物的时候,形象可能会更重要。那么你对外表是怎样要求的?

蔡志松:穿着得体是表达一种尊重。比如参加我的开幕式,有的艺术家就穿个大裤衩和拖鞋就出来,无论和他的关系有多亲近,我也会觉得不得体,但是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范儿”,个人风格。而我觉得在社会中,你给予别人的心理感受更重要,不能时刻把自己凌驾于别人的心理感受之上,你去哪里就要符合哪里的规矩。我个人并不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而不在意对方感受,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这样的风格吧。

《芭莎男士》:您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那是一个全中国都不太认同美的年代,那么您怎么看这40多年来中国人对美的观点的变化?

蔡志松:审美是一点点培养出来的,社会对美的认识是逐步成熟的,这是我切身的体会。同样的穿着,可能差一点就会差很多,美是一种能力和素质。现在我们刚刚开始认识到美的价值,开始想美,但我们的能力可能还没跟上,有很多认识上的偏差。不同时代的人对美的认识也不同,看电影《老炮儿》我就觉得冯小刚很美,但他并不是帅哥。现在年轻人中男孩子也开始化妆,我个人是不太接受的,但也可以理解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审美。

《芭莎男士》:几十年前的中国曾有一个阶段出现了很大的审美误区,甚至去否定外在美,那么你怎么看待中国人的审美?

蔡志松:其实中华民族一直是很注重美的民族,只是近代对美的看法变得很偏激,从开始的排斥美,到现在过于追求外在美。这来源于一个短缺经济的时代,过去认为吃饱饭是最重要的,这当然很重要,但并不是说你注重吃饱就真能吃饱,比如日本的工业设计、德国建筑、法国时装、北欧家私、好莱坞电影都是对美的追求,从而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变成一种经济支柱。但是我们并不注重这个转化的过程,只知道煤能取暖、粮食能充饥,以为有这几项硬指标就能过上好日子,其实根本不是。如果我们生活中蓝天都很少见,干净空气干净水都没有,那这种指标有什么意义?美自身是有价值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很多性能、质量都是非常好的,但就是因为外观和设计上的差距,价格会相差很多。当然现在我们开始重视起来了,但是这样的教育和人才还比较缺乏。

《芭莎男士》:你怎么看中国的审美教育?

蔡志松:曾经短缺的生活形态造成了教育上的一种短缺,包括美学教育的缺失。我们经常有一个误区,从小老师或家长就强调要注重内在而不是外表,一旦注重外表了内心就会被忽视——其实这两者不是对立的。如果有人只注重外表却不注重内心,那外表也不会美。我去意大利的时候在一个朋友家做客,他的女儿当时已经考上医学院,同时画画非常好,可以考上专业学校,虽然她不是美术专业,但是画画对于那里的孩子来说是必须学的。而在我们这里美术只是选修,初中以后就没有美术课了。教育的缺失造成了生活中很多美的东西我们体会不到,也不重视,产品设计也跟不上,为什么?因为没有这个教育。美的教育是很重要的素质培养,我们不能把这个素质扔了。包括对艺术的认识也不能是功利性的,不能因为看不到即时效果和价值,就不重视。

《芭莎男士》:近几年人们对外表的重视让“颜值”变成一种流行概念,你觉得这是社会在审美上的进步吗?

蔡志松:现在人们开始注重美,有时好像是一种偏激的心态,有点像恶补的感觉。我是一个喜欢美的人,一个人的外表,穿着得体,说明这个人审美意识高,思维可能也会比较活跃,有一定品位。而如果穿着不得体,可能他不是一个特别懂礼节的人。得体,是一种正常的追求。美也是一个综合表现,需要全方位的和谐,但是如果过于看重外在的所谓“颜值”,有明显的让人很不舒服,就是一种偏激了。

《芭莎男士》:你如何定义内在美和外在美?

蔡志松:什么事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内在和外在肯定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内在的修养气质所透露出的那种美,其实非常迷人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非把内在美和外在美分开,对立起来。

《芭莎男士》: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美是第一要素吗?在创作时,当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和外在的美发生冲突时,你会怎么处理?

蔡志松:艺术不仅仅是美。古典艺术里美是很重要的,首先要美,在美的基础上再谈个人的思想见解和艺术本身的表现力。但进入当代,艺术更注重反映个人思想和个性的充分表达,更注重观众有一个什么样的回馈,美的重要性在缩小。但是内在和外表应该构成一个统一体,内在思想和心理活动肯定要通过外表实现,本身并不矛盾,如果一旦产生矛盾就是不协调,就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不协调就说明这个作品是失败的,所以这种状态是要避免的。

《芭莎男士》:做雕塑的时候,你观察人的形态有什么独特的方法?在看脸的年代美容医院特别火,雕塑艺术家也可以像整形医生一样塑造出最美的脸吧?

蔡志松:看一个人,在我的视线场里就是立体的。做雕塑也是这样,这是一个基本的入门,如果是多角度的拼凑,最多是个立体绘画。我是雕塑家,拿泥巴塑造形体是我最擅长的,但是让我凭空捏造一个完美的美女,我肯定做不出来,肯定是有毛病的,这种毛病到一定高度可能别人看不出来,我自己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说人造的不美。但是也不是说美容整形完全没用,有一定效果,但是你要追求一个高层次的美,那就达不到。

《芭莎男士》:艺术家对这个社会的审美推动作用在哪里?

蔡志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越来越多的深入中国的生活,比如,艺术品是最好的装饰品,一个人的艺术品位也是他本人素质修养的很好体现,艺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中国曾经缺失艺术教育,现在可能是一个弥补,艺术家们被高度认可,艺术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但是艺术家最大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迎合,我个人更看重艺术本身和自己的看法,否则创作不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芭莎男士》:从审美的角度看,你如何选择自己的爱人?

蔡志松:如果有美的为什么不选择呢?美是一种福报,也是一种因果关系,一个人做美好的事情,会有美好的结果,没有任何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人遇到的事物,美与不美,也有一个因果关系,你遇到了美好的事物和人,都是福报。所以,希望自己,也希望所有的人都有一个美的受用。

张嘉佳:活出自我才是美好

曾经以《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单册销量600万而创造了畅销书历史记录的作家张嘉佳,正在转型成为电影导演。在由他自己担任编剧导演、王家卫监制、梁朝伟主演的电影《摆渡人》紧张拍摄的间隙,我们和他交流了从“看书”到“看脸”之间的一系列问题。

《芭莎男士》:有美国经济学家做了20多年跟踪研究之后提出了“颜值经济学”的概念,那么你是如何理解“颜值”这个词的?

张嘉佳:说实话我不太理解。通过我接触的人和合作伙伴来看,我不觉得长得越好看,能力越强。“颜值”在这个时代有些接近消费品,可能颜值高会是一个好商品,但一个颜值高的人在经济上占有优势,可能不一定。不过颜值高的人会让沟通成本降低,这我是同意的,颜值不高在和人沟通的时候,可能要在如何取得别人的好感上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不然你会容易丧失掉第一印象分。

《芭莎男士》:都说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与人交往免不了被人看脸,也看别人的脸,那么你如何定义“第一印象”?你会在外形上要求你的合作者吗?

张嘉佳:有些领域第一印象是占优势的,有些领域反而不是。比如一个策划人员,长得特别好看的可能不靠谱,因为长得好看容易被人追捧,那你花在研究上的时间大概就不多,做策划要脑洞大开,逻辑性强,一般都是宅在家里看日漫、看玄幻特别多的人。而除了专业领域里技术要求高的人,就创作层面的人来说,都是跟自己的经历要素材,如果一个人三十多岁,胡子拉碴,眼睛里全是故事,哪怕他专业技术方面有欠缺,他的素材可能会多一些,所以长得好看这件事,在创作创意方面就不占优势。来找我合作的人干净整洁是必要的,其次是真诚。如果长得太漂亮,可能我会不断地心猿意马……长得不好看要花时间让别人对你有好印象,长得好看则要用心思让别人把注意力放在你的专业能力上。

《芭莎男士》:在你看来“颜值”和“成功”有关系吗?

张嘉佳:颜值在这个时代可能会有商业优势,但是对个人事业发展我觉得关系不大。因为互联网传播的关系,“颜值”在传播过程里出现了语境缺失的扭曲,比如“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一些偏犀利的流行观点,只是在那种语境下有一定的戏剧效果,对整个人生并没有指导性。很多年轻人都错误地把震撼的话当做行事准则,我并不以为然,工作还是要看专业度的,只是看脸有什么用呢?你又不是演员。

《芭莎男士》:近两年不论是演艺圈出版圈都有一批“小鲜肉”作者,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因为颜值高的缘故,受众会原谅他们实力的不足,有一种“技术不够颜值来凑”的倾向,你怎么看待颜值与实力的互补?

张嘉佳:这也是时代造成的,写作者颜值高,写的还不差就容易被追捧。但这样的颜值作者和艺人一样,每年都会出来几个,淘汰也特别快,这个时代找到长得好看的人不难,市场复制也特别快,一旦出现新人,旧的就会被淘汰。而“小鲜肉”的大众化程度很低,就好像现在流行那种卖东西很精致精美的家居生活馆,老百姓不会去那里买生活用品,因为并不实用。从商品的角度来看,颜值高的这些人只能为某一类人服务,没办法复制到整个社会,也没办法推广到整个大众的接受度。颜值作家的书销量可能会到五、六十万,即便如此,把这些作家推到大众面前,可能也没有什么人听说过,因为它还是小范围现象。但是以前一本书销量过10万册,社会上就知道这本书了,比如今何在的《悟空传》,真的做到了让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

《芭莎男士》:如果从卖方市场来看,现在有一类产品就是“粉丝经济”的产物,有需求才会有产出。有人说“颜值经济“代表了如今年轻人的审美潮流,作为一个潮流引导者和受益者,你如何看这个问题?

张嘉佳:如今信息传播的泛滥化,和观点经过传播之后的泛化,会造成年轻人的误读。可能我们还觉得只是一句说说而已的话,很多年轻人内心就真是完全认同的。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倾斜,现在很流行以刻薄和伤人为卖点的段子,它唯一的价值就是幽默感,但是你不能把它变成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或者变成做事情的评判标准,这是不好的。

就像现在,为什么很多书卖到50万册依旧没什么影响呢?这些文艺类的作品,它在社会上的扩散是由它的普世价值决定的,普世价值低就会导致作品的受众面低。如今出版市场上有些书在找一些人性弱点去迎合,有些话听起来有道理,其实是有毒的,它只是在单纯迎合读者,完全肯定“你是对的”,这会一下击中那些寻求这种支点的读者,但可能他们在这一块是欠缺,是需要纠正的。写书完全是表达自我的,但如果你完全去迎合受众,那么除了得到一些经济收入之外,你的成就感会很低。

我始终恪守的写作原则是,只写我想写的东西。我还是求真善美的,作家不论颜值多高,如果你的普世价值不完整,你就只能面对一小部分人。如果一个作品文学层面没有高度,不具备普世价值,就是垃圾。

《芭莎男士》:这是个急速传播、信息速朽的时代,很多人和事物都被标签化。你也曾被贴上“暖男”标签,那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张嘉佳:贴标签就是迅速地找到消费者,就好像开餐厅一样,你是辣的还是甜的,还是卖创意菜的?一个标签会迅速让你找到自己的消费群体,所以图书会打上SLOGAN,一些形容词,就是为了让喜欢这些东西的那类人能迅速看到,购买欲望大一些。一开始我对于“暖男”这类的标签是抗拒,我觉得不应该把视线放在它的非文学性上,一个作品塑造人物、塑造结构是有多重性的,它一定是立体的。当你被贴上标签之后会面临一个极大的麻烦,标签也是一层滤光镜,就像手机拍照软件里的滤光镜,不论什么相片只要加上滤镜,就都是一样的效果。比如说你写现实主义的东西,但贴上了暖男、治愈的标签,大众去看这个作品就先入为主,不能和你作品的核心内容沟通,读者不能清晰找到你想表达的内容,所以一开始我很排斥。后来书卖过100万册之后,它已经超过了原本的消费群,可能一些平时不看书的人,包括学生也在买。其实我开始写《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给三十多岁的同龄人看的,因为它大量的素材都是结婚、离婚、情感方面的,但后来为什么被归类到青春读物呢?因为销量超过一、两百万之后,基本上都是大学生高中生在买,这是买书的人群决定的。而当书卖到四、五百万的时候,我就不再考虑标签的问题了,它的受众面已经扩散到社会各个层面,不同的人会给你贴不同的标签,有些连你自己也很难理解。总的来说,标签化虽然有助于销售,但对于作品理解度来说,对于一个有情怀、有梦想、有抱负的作家来讲,加了这样一层滤镜,会让你与真正想要的读者加深了距离。

《芭莎男士》:现在开始做电影工作,那么你选演员的标准是什么?颜值占了几分?

张嘉佳:演员的颜值标准由角色定义,除非角色有特别要求,否则不考虑颜值。因为我自己是编剧,我具备的能力就是帮助演员在演的过程中调整剧本。一开始挑演员的标准是演员适合角色,开拍后是把角色往演员身上靠,这样才能达到很高的融合度。而且演员本身颜值都挺高的,或者在塑造人物时有巨大的魅力。

《芭莎男士》:有没有遇到过那种外表和内在不相符,或者是完全不同的人?

张嘉佳:比如大众认为梁朝伟是明星,我的印象中他应该是满世界乱跑的,但其实他进剧组后一般都在酒店,出来几次就是拍电影,他是那种宅到不出门的巨蟹座。为什么星座和算命会流行?因为人有些共通的特性,每个人还都有两面性,在朋友亲人面前和在陌生人面前的表现一定是不同。包括现在很多艺人的形象、新闻稿、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个商品规格,但其实他们在日常生活就是普通人。

《芭莎男士》:有人说高颜值的人都很自信,你怎么看这个观点?除了具备颜值,年轻人要获得自信还需要具备哪些?

张嘉佳:一个人自信就会发光,而不是说发光的必要元素是自信。“自信就会发光”是特别鸡汤的一句话,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和演员一样的问题,就是会有两张面孔。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拥有正在过的生活和想要过的生活,我们会发现一个人如果只要活出了自我、做自己就会发光。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的人物和角色重叠,当你生活中的自己和想象的自己重合以后,你就发光了。

《芭莎男士》:你是一个不太在乎外界看法的人,但是曾经在微博放了一次自拍照之后网友纷纷调侃,你说挺不住就删了。那么你怎么看待自己眼中和别人眼里的自己呢?

张嘉佳:有误差,而且是很大的误差。我写的东西和情情爱爱有关,很多人会把我当做一个完美典范或者是一个化身,这会对私人生活造成比较大的干扰。当你活在公众视野下,很有可能要按照大众给你的生活模板去做,也是因为这一点,我去放那些不太好看的自拍之类的,最早是有心理压力的,因为下面骂声一片,而现在就没什么了。作品积累到了之后,不论我长成什么样,一定会有一部分人不接受,我也觉得无所谓了。可能对一些演员或作家来说会有心理负担,因为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就是给他的消费群体去造梦。但现在的我已经不需要造梦,我现在更会纯粹在意作品本身。

《芭莎男士》:如果让你给自己的颜值打分,那会是多少?

张嘉佳:60分,刚刚及格。就是那种一不小心就会不及格,随时可能会踩在不及格的边缘上。

《芭莎男士》:每个人都有不讨喜、甚至恶的一面,完全不理会别人眼光做自己可能会讨人厌,那么如何把握这个分寸?

张嘉佳:可以尽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要恪守三个原则,第一不要违背法律,第二不要违背道德,第三不要伤害别人。在这个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做任何事情,别人都管不着,也不应该嘲笑你。同时,一个人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但是在经历痛苦之后会面临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你会变得愤世嫉俗,第二种是你会变得悲天悯人。我知道你想怎么变就怎么变,但是还是要有人站出来说,善意是重要的,美好是重要的。

一定会有人站在你的对立面,整个社会上站在这面的人很多,所以我会跟自己讲,要站在善的一面。

《芭莎男士》:从作家到导演,对于拍电影这件事,目前来说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张嘉佳:我拍《摆渡人》是因为我和王家卫导演一起,以前我做事会考虑性价比,比如我付出10%的努力,如果能收获5%我会去做,但是如果付出10%的努力只收获0.1%那我就不会去做。可拍电影往往你花好几天的时间,却只能让这个镜头好一点点,按照以前的逻辑我不会做,但现在我会去做,我现在愿意花99%的努力只去提高1%,因为现在我更看重看这个作品变好的可能性,它是无限大的。

《芭莎男士》:你的电影完成之后,会继续再写书吗?

张嘉佳:最近有人说看到张嘉佳写的东西特别反感,我还觉得不解,有一天去书店翻了翻最近一些作家的作品,我忽然也反感了起来,因为基本都是我那个模式的翻版。本来这种写作模式是电影和小说结合的方式,当时我还兴致勃勃地希望继续写下去,没想到仅仅两年整个市场就把它消化完了。后来出版界一些朋友说,希望下一本可以写长篇,我后来琢磨了一下,也许是他们急需要一个人去找到一个领域,因为我的书现在卖的不错,所以如果是我去做这件事,不论长篇出来之后卖得如何,至少都会改变一下这个局面。2016年我会出一本书,会是长篇,但是和之前逆反心理不同,我的书是给整个市场看的,不应该去考虑在商品上该怎么操作,如果大家接受了,说明这个时代在拥抱你,如果大家抛弃你了,说明你不属于这个时代,会有一个新的作家被时代拥抱的,我现在的心态是好的。

刘一帆:自信是变帅的调料

被誉为“最帅主厨”的刘一帆出生于台湾,在最典型依靠手艺生存的西式餐饮行业磨练了25年,他不仅在西厨界树立了华人主厨的国际形象,也凭借职业潜水教练经历得来的阳光气质赢得了餐饮界之外的大众认可——美食和颜值,应该是天生一对?

《芭莎男士》:作为厨师,您怎么看待“颜值”这个词和“颜值经济”现象?你给自己的颜值打几分?

刘一帆: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说我是艺能界最会做菜的厨师,厨师界颜值最高的。其实我从来没有把颜值看的很重。颜值是个抽象的名词,对于我来说你自己的气场和你在专业上的专业度够专注,自然而言就会提升你的颜值。人会变得越来越帅,是在于你对自己越来越有自信,都是相辅相成散发出来的。从小我就不觉得自己“颜值”高,我不觉得自己是帅的男生。

《芭莎男士》:食色性也,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而如果一道菜的造型和颜色看上去很普通,你是否还乐意去品尝和点评?

刘一帆:现在我会。但是在我去英国学习之前我不会,那时候我一直是“外貌协会”的,比较浮夸,认为一道菜端出去不论是给客人还是朋友,都一定要看上去美美的,哪怕味道不一定好,但摆盘一定要讲究。而到了英国之后,我师傅每次看到我的菜,尝也不尝就扔到垃圾桶里,我很不解。有一天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就告诉我,不管一盘菜再怎么美都一定要好吃,好吃最重要。你应该先去学习怎么把味道做到好,之后再来做创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对错,我把你的菜扔进垃圾桶是对也是错,为什么是对呢?因为你做的没有达到我的标准。为什么错呢?因为是浪费。这也是我常常告诉现在年轻一代厨师的,等你把基本功打扎实了,自然而然你的厨艺就出来了。利用所学,把美美的东西经由你的技艺呈现出来,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大厨。

《芭莎男士》:对一个人的外表,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生活中交朋友你会考虑外貌的因素吗?

刘一帆:我觉得一个人干干净净,谈吐大方,不别扭就可以了,这是待人接物,做人处事的基本要求。同时我相信每个人审美是不同的,在交往上,感觉对我来说很重要,尤其第一感觉。我很相信我的直觉,那是交朋友的一个很大的因素。

《芭莎男士》:通常我们和陌生人接触都会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你是如何给别人营造好的印象?

刘一帆:第一印象就分两个层面,一个叫做工作层面,一个是休闲层面。工作层面就像面试,求职的第一印象绝对重要,你能不能获得心中的要职,带给老板的印象很重要。所以我开始求职的时候,就很认真负责的打扮自己,干净大方,先想好要说什么,谈吐和外表要一致。

而休闲层面的交友对于我来说,只要诚心就是好的,不必刻意营造好印象。

《芭莎男士》:一直藏身后厨的你在电视节目中曝光之后成了大众视野中的人物,你的脸成为厨界“颜值”担当之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刘一帆:最大的感触是生活变麻烦了。在过去对于大家来说我就是陌生人,而现在一旦走出家门,你所说的话,你的态度和待人接物,大家都会用显微镜看你。行动也会受到约束,我其实是花一段时间去适应的,以前我上班要坐公交车和地铁,现在我都不能坐,不是说我不想,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公众人物有公众人物的辛劳,很多人都说刘老师,我也想往荧光幕前面发展。我说没有太大的勇气还是别做。因为镁光灯下面的生活其实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非常的辛苦,比平时工作的辛劳要高一百倍。

《芭莎男士》:做了厨王争霸节目之后,你被人称为“地狱厨神”,你如何看待这个标签?

刘一帆:每个艺人或是公众人物身上都有不同的标签,地狱厨神这个标签,“地狱”我认同,但“厨神”我不认为我是,我只是在适当的位置做了一件合适的事,我出来目的不是为了打倒谁,也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有多牛,多强势。我只是希望能让大家重新认识厨师这个行业,厨师也可以帅的,也可以身材好,也可以赚大钱,也可以跨行跨界去完成心目的梦想,让大家对厨师有新的定义。

《芭莎男士》:在评审过程里如果颜值高的选手发挥失常,你会给予原谅、给一些同情分吗?

刘一帆:我应该是照过去一样不近情理的,不管你长得高矮胖瘦美丑,只要你做的不好就得说。我觉得在专业这方面就应该公平公正。

《芭莎男士》:过于犀利严格这方面,是你性格里本身就突出的,还是被放大了的?

刘一帆:我在厨房工作25年,没有一天是轻松。也许你觉得随着你的经验和时间的累积,做菜会熟能生巧,但因为紧张才会认真。电视上只是把我的专业呈现出来。我今天只是个厨师,做的菜不好吃你顶多拉肚子。但如果我是个医生,我做事不严谨、漫不经心,那可是关乎性命的。我特别喜欢用这样的例子来告诉每一个不了解我们专业的人,你可能会觉得我过于犀利和严苛、不近人情,但是对我来说我们做每个专业、每件事情都必须严苛,你在你的专业里都不能容下一粒沙子。

《芭莎男士》:你是完美主义者吗?你对自己的外表要求是什么?

刘一帆:完美主义者,我是但也不是。你们看到我在工作和私人领域里打理的都很完美,但对于我来说那只是从小的习惯,保持很干净整齐,这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我我自己的要求是见人见客要干净,衣服穿的香香的,整整齐齐的,这就是在电视上看到我的形象,也是我平时的样子。

《芭莎男士》:做菜除了菜,还需要美器,好的食器搭配美食赏心悦目,这也是一种包装,而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人物都免不了也要被包装,您如何看待实力派“被包装”?

刘一帆:这就是消费者行为。这也是病态市场,有这样的需求就专供这样的市场,但是这个东西和炒股票一样,超短线获利高,但也许十年之后你的本钱就没了。对我来讲,“有序经营”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经营自己的事业,还是默默耕耘自己的厨艺,或是过去在酒店奋斗的血汗史也好,对于我来讲就是这四个字。可能你现在所投资的是吃亏,但是在未来十年以后,你发现你当年的吃亏是帮助你站上高点的那个利器。

《芭莎男士》:观众对颜值的关注和包容度,是否是受众审美倾向在发生变化?近几年各行各业特别流行“小鲜肉”,你如何看这个现象?

刘一帆:谁不喜欢帅哥美女!不能说只有90后是“外貌协会”,在每一个年代、每一群人里都有“外貌协会”。有些“小鲜肉”艺人也是我的好朋友,他们的付出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能走到今天也不是只靠长相。长相只是加分项,他们骨子里还是有真材实料,他们的才艺都是经年累月磨练出来的。

《芭莎男士》:在他人眼中和自己眼中,你是如何权衡和看待自己的?

刘一帆:很多朋友觉得我分寸拿捏的很好,其实我就是在做我自己。有的时候录节目,导演也会提示我好像有点太放松了一点,把自己的本性都露出来了。我说这就是我自己啊。

《芭莎男士》:作为“最帅主厨”,你觉得颜值和成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刘一帆:当你自己准备好的时候,当你内涵充足的时候,机会来了就会把握住。那个时候再才可以借用你的颜值。颜值可能占30%,而你的本事占70%。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天才,也没有绝对的蠢材。有一分的能力,也要靠九分的努力才能成为天才。

本文摘自芭莎男士品位二月刊/多维对话

猜您喜欢
热点MOST POPULAR
  • AMIRI 发布全新眼镜系列
    AMIRI 发布全新眼镜系列
    延续 Mike Amiri 对精致⼯艺与⽂化叙事的执着,全新 AMIRI 眼镜系列以品牌灵感起源地好莱坞为背景,融合洛杉矶标志性地标与城..
  • 意大利高端时尚买手店ANTONIA打造迪士尼童话花园 Coperni x Disney 联名快闪店限时开放
    意大利高端时尚买手店ANTONIA打造迪士尼童话花园 Coperni x Disney 联名快闪店限时开放
    Coperni携手迪士尼Disney发布联名系列,更将经典角色元素化身为装置艺术,分别在东京 G8、首尔新世界百货、巴黎老佛爷百货及纽..
  • PIAGET伯爵Possession时来运转系列 宫廷式图腾装饰(Decor Palace)演绎优雅新作
    PIAGET伯爵Possession时来运转系列 宫廷式图腾装饰(Decor Palace)演绎优雅新作
    PIAGET伯爵Possession时来运转系列手镯Possession时来运转系列,不断迭代的经典之作PIAGET伯爵回归创作风格本源,匠心独运打造..
  • 以足尖镌刻浪漫史诗,Crocs卡骆驰再度联手Simone Rocha推出全新联名系列鞋款
    以足尖镌刻浪漫史诗,Crocs卡骆驰再度联手Simone Rocha推出全新联名系列鞋款
    全球创新休闲鞋知名品牌,洞洞鞋的先锋Crocs卡骆驰与奢侈时尚品牌Simone Rocha再度合作,推出第三季联名系列鞋款。该系列首度..
  • “都市叙事,轻盈启程”纽芝兰发布春夏系列新品,呈现轻盈治愈的实用主义包袋
    “都市叙事,轻盈启程”纽芝兰发布春夏系列新品,呈现轻盈治愈的实用主义包袋
    时尚包袋品牌NUCELLE纽芝兰于2025年2月正式发布春夏系列。盈盈春日,纽芝兰探索低饱和色彩的疗愈,寻找舒适的新五感,延续逐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