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我是谁。
——崔健《假行僧》
设计师A曾经说过,时尚已经变得太快,进入时尚界的门槛已经降低了。他有自己的男装品牌,曾经为其它设计师品牌设计过男女装,也为最知名的奢侈品牌之一设计过女装和高级定制系列。他并无正规的时装设计训练,但却机缘巧合进入了当时一位设计大师的时装秀,并哭成了SB。
他最近一次这样哭,还是在一场2012年秋冬季的女装秀上。那是他为该品牌贡献的最后一季设计。后来,他与艺术家好友合作的男装系列,成为了近些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系列之一。
与此同时,设计师B在2013年与adidas推出了联名合作系列至今,产品一度成为高端运动鞋的首选。他的个人品牌和联名产品,被“酷酷的”名人们上身多次。很多名人都多次公开表示对他的喜爱,有些名人会趁自己在欧洲时候带着自己的造型师专门开车去找他。也有些名人,会带着自己的“孩子王”朋友去看设计师B的秀。同样的一位名人,还曾经在自己的歌中唱道自己经常穿设计师B的服饰。
设计师A和设计师B本就是同一个人——Raf Simons。受Martin Margiela和Helmut Lang影响,在Jil Sander和Dior工作过,并拥有个人同名品牌超过二十多年的Raf Simons,最近正式入主美国设计师品牌Calvin Klein。Raf Simons作为Calvin Klein的总创意负责人(Chief Creative Officer)将有旗下所有副牌支线的主导权,他的助理Pieter Mulier也会作为创意总监协助他的工作。
此时,时尚媒体都在为这个“公开的秘密”欢呼雀跃——大家说Raf Simons和Calvin Klein应该会很合拍,因为两者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关乎于“青年文化”和“极简主义”的。还有将四大时尚之都比为华山论剑的:巴黎有Vetements兴风作浪(某种程度上即将消退?),米兰有Gucci焕然新生,伦敦有Jonathan Anderson四平八稳。
似乎,纽约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一位“帮主”——那个人曾经有可能是Kanye West。但是三季大新闻后,真正上了货架的YEEZY Season依旧只有一季,且正在很大力度地打折。也可能是John Elliott、Maxwell Osborne & 周道一、Robert Geller,甚至是(将叔叔Ralph Lauren的美式风格放入搅拌机中打碎的)Greg Lauren。但他们与其它三位“帮主”一比,都逊色太多。
之前写Raf Simons 2017年春夏系列的时候,曾有过“Raf Simons入主Calvin Klein之后是否会成功”的投票。其中有56%的读者们认为会成功,20%认为不会成功,24%表示并不在乎。也许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定义“成功”上——它可以是做出下一个爆款,下一个脱销系列,下一个“新”的现象。也可以是如“说什么做什么”这样简单又困难的事情。
要知道,Calvin Klein是一个内衣销量和名气多过高级成衣的品牌。粉丝可以为了“Justin Bieber在CK广告中的肌肉是不是PS的”而争论,在如纽约的SOHO和北京的三里屯太古里这样的知名消费区都可见CK的广告——且最近一次的广告让一二三线的艺人们全体出动,还真的有人在乎具体是那些艺人出现在了这一系列的广告中吗?
而Raf Simons在个人品牌方面基本没有出错的时候。他可以做出最图案化的系列,也能做出最极简的系列。他的设计被人们争相研究、讨论和效仿。他的新设计总能在商业和设计之间把握平衡:一件Raf Simons的产品,不会商业到“爆款”的程度,也不会先锋到穿不出门的地步。这也许,也正是他被设计师同僚们热爱的原因。
Raf Simons在Calvin Klein的首秀是2017年秋冬季,但也不绝对——在这个推崇“即看即买”和流线化品牌的时尚界,也许我们也会比预计地更早看到Raf Simons在Calvin Klein的首次创意动向。
而在时尚界,真的有人可以做到像引言中说的那样吗?需要提醒大家的是,Raf Simons在几进几出主流时尚品牌和做了二十多年个人品牌后,成为了2018年被搜索次数最多的时尚设计师。近期在Pitti Uomo的2017年春夏系列是当季最受瞩目的系列之一,如今入主Calvin Klein,也让从主流媒体到时尚爱好者们的“人们”“看到”了他。然而真的有人“知他是谁”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必只有Raf Simons自己知道。
你可以从以下各渠道找到我们:微信公号里有我们固执的劳模潮编写的深度文章;IOS应用商店里有全公司吐血劳作的潮牌电商平台;如果你是潮流老司机,估计微博早就关注了。
微信公众号:xfenzi1
微博:X分子
APP:X分子